37岁的D女士10多年前生完孩子后出现月经期间小肚子痛,近几年越来越厉害,伴有月经量增多,每次来月经就是一场折磨,痛不欲生。医院就诊,B超提示子宫腺肌症,子宫增大像怀孕三个月,医生都建议切除子宫。因为还比较年轻,希望保留器官的完整性,D女士没有接受建议。就这样煎熬着,病情越来越重,由于经期出血过多,出现了贫血。实在熬不牢了,D女士来到了富阳区妇幼保健院,接诊医生吕磊副主任医师给她查了血常规,血红蛋白下降到70多克/升,已经是中度贫血了。考虑到子宫病灶较大,保守治疗效果不好,建议她住院手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病灶在子宫肌层内是呈浸润性生长的,与周围的正常组织界限不清楚,难以分离,不像子宫肌瘤那样容易剥除,因此对于腺肌症的手术治疗,主要是切除子宫,仅对个别病灶不大且局限的腺肌瘤行保留子宫的病灶切除术。D女士还年轻,对生活质量要求比较高,坚决要求保留子宫。住院后,吕磊副主任医师、夏元旦主治医师和金剑波住院医师仔细研究了她的B超图像和其它检查结果,制定了周密的手术计划。充分准备后,给她做了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加二瓣法子宫成形手术,即先把子宫肌层与粘膜下层之间的病变组织切除,再把剩余的正常子宫组织交错压迫缝合,形成一个新的子宫。由于肌层进行了重叠加固缝合,大大降低了再次妊娠时子宫破裂的风险。手术很顺利,出血不多,术后防感染治疗几天恢复良好,D女士高高兴兴的出院回家了。术后不到一个月,月经如期而至,量明显减少,也没有难以忍受的经期下腹痛,手术很成功。月经干净后D女士来复查,B超显示子宫明显缩小,相比术前小了一大半。表示腺肌症病情严重程度的肿瘤标记物CA也从术前的IU/L降至正常,贫血也纠正了,血色素升高到正常水平,D女士面色红润,重新充满了活力。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弥漫或局限性的病变,相当于生长在子宫肌层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妇科常见病和疑难病。因为这部分内膜脱落产生的“经血”局限在肌层无法排出,可引起越来越重的痛经。随着病灶增大、子宫肌层弹性降低,导致月经期间子宫收缩时不能压闭肌层间小血管,加上子宫内膜面积也增大,因此月经量明显增多,可导致贫血。该病多发生于30~50岁左右的经产妇,也可见于年轻未生育的女性,这可能与各种宫腔操作手术增多有一定关系。本病的治疗可用药物干预,但停药后易复发,且药物的副反应也很大;也可行手术治疗,主要是切除子宫,仅对少部分范围局限的腺肌瘤行挖除术。吕磊副主任医师说,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很多妇女同胞要求保持器官完整性,难以接受子宫切除。近年来国内外开始研究保留子宫的弥漫性腺肌症病灶挖除手术,但因为需要熟练的手术技巧与扎实的基本功,并未普及,医院开展。我院妇科已经成功开展此类手术,切除病灶后重建的子宫明显缩小,痛经消失,还能有再生育的机会,手术效果显著。根据患者的病灶大小、部位等具体情况,可以选择腹腔镜或开腹手术,以最有利于患者的手术方式进行。素材提供:吕磊审核:朱云花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