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子宫腺肌病的分型
本共识认为,子宫腺肌病目前可按影像学表现分为弥漫性子宫腺肌病与局灶性子宫腺肌病。
1.弥漫性子宫腺肌病:异位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在子宫肌层内形小岛状、弥漫性生长,可以部分或完全累及子宫后壁和(或)前壁,导致子宫前后径增大,子宫对称或不对称性体积增加,呈球形。临床上以此型居多。
2.局灶性子宫腺肌病:包括子宫腺肌瘤和子宫囊性腺肌病。
子宫腺肌瘤:异位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在子宫肌层内局限性生长,与正常肌层组织结集形成结节或团块,类似子宫肌壁间肌瘤,称为子宫腺肌瘤。
子宫囊性腺肌病:特征为子宫肌层内出现1个或多个囊腔,囊腔内含棕褐色陈旧性血性液体,囊腔内衬上皮、有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成分,又称为囊性子宫腺肌瘤或子宫腺肌病囊肿。
3.特殊类型:
(1)子宫内膜腺肌瘤样息肉,或称子宫腺肌瘤样息肉、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其组织学特点是由子宫平滑肌纤维、子宫内膜腺体和子宫内膜间质交织构成。
(2)APA,是一种较罕见的恶性潜能未定的宫腔内病变。该病细胞生长活跃,显微镜下见杂乱不规则的腺体,似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基质组成中含有大量的平滑肌细胞,而且腺体结构及细胞学形态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典型性改变。
四、子宫腺肌病的诊断
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体征以及相关的辅助检查结果是诊断子宫腺肌病的重要依据,但诊断的“金标准”仍然是病理诊断。
参考文献:子宫腺肌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于“西交一附院妇产科”,版权均为西交一附院妇产科所有,欢迎转载,但必须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本网站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