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队为何改行“踢足球”
我怎么会想起这个怪题目的呢?
事情的缘起是中国羽毛球队的林丹最近又惹了麻烦。《晶报》一位撰文披露,林丹在一次队内比赛后,对教练吉新鹏不满,于是上前理论,又发生了口角,林丹挥拳向吉新鹏打去。他想打第二拳时被旁人拉开。吉教练始终没有动手。这篇文字不啻一脚大力抽射,直向林丹把守的球门飞去。林丹立即在博客上反击,称“这是根本没有的事情。对此感到非常不解和气愤。我会保留对这些媒体进一步使用法律手段的权利。”好林丹,就像一名身手矫健的守门员,饿虎扑食般地跃起,将球牢牢接住,然后又把球大脚开出。球传到了总教头李永波脚下,他说:“我不知道这个事情。林丹到底有没有打人,你们去问吉新鹏。”一脚把球传给了吉新鹏。吉新鹏不开手机,他的一位好友传达了他的意思:“还是听队里的意见,目前不好说”,又一脚把球回传给李永波。吉新鹏的妻子何燕只能算编外球员,她在边线外捡到了球,又漫无目的地向球场抛去,她说:“我本人不在现场,不方便表达太多的意见。”……(见本月11日《文汇报》)仔细品品这些话,都是话里有话,值得玩味啊!
我这就纳闷了,一件在众目睽睽下发生的事情,怎么除了和林丹两人言之凿凿又针锋相对,其余人都是一问三不知,都是讳莫如深呢?尤其是当事人之一的吉新鹏,他还有什么不好说的?打了就是打了,没打就是没打,打了没打着也可以说清楚。难道“队里的意见”还能决定打还是没打的既成事实?他们为什么要“踢足球”呢?
林丹究竟打没打人,我不在现场,无法肯定或否定。但从他的暴脾气来分析,并不是没有打人的可能。我想,没打就追究的责任,打了就批评、处分林丹。这事又不是深夜发生在阴暗角落的刑案,有什么难以决断的?其实事情不像我所想象的那么简单。
还是上海电视台的一位体育评论员帮我解了惑。他说,运动员打教练是要开除的。林丹是奥运夺金大热门,假如处分了他,几乎等于中国队损失一块金牌。原来林丹身连着那么重大的干系,难怪圈内人士对他的事情要慎之又慎了。林丹也很乖巧,他不忘提醒人们:“最近我们正在为奥运加紧训练,我不希望在这个时候媒体再这样影响我的心情和我和教练之间的关系。”他高举起奥运的大旗,这分量有多重,大家好生掂量掂量吧。
我很赞成“不要把奥运*治化”的提法,我始终认为并且越来越坚定地认为,奥运会是一场游戏,一场全世界体育大家庭的大游戏。没有必要在它身上添加体育以外的元素和色彩,诸如国力的强大,改革开放的成果,民族自信心的提高等等。我们常说“要按游戏规则办事”,把许多严肃的*治活动、经济活动淡化成“游戏”,而又有意无意地把奥运这样真正的游戏提高到*治高度。李总教头在羽毛球界算得上呼风唤雨的头面人物,但放在*治棋盘里,他只是车马炮的身份,吉新鹏更是枚小卒子。一旦与*治沾边,简单的事情也会变得复杂并吊诡起来。他们自然不敢随便乱说话。
如果林丹确实是打人了,我说的是“如果”,结果又会怎样呢?林丹肯定不会被处分、被开除。事情的结局很可能是一拖再拖,把热点拖成“冷点”,最后大家都被新的热点所吸引,不了了之。事情更可能越来越朝有利于林丹的方向发展。谁让他是“超级丹”呢?换成二流角色早就玩完了。在许多人看来,打个把教练天塌不下来,但如果他备战奥运的情绪受到影响,或者被处分、乃至被开除,以至失去金牌,那肯定是一场天塌地陷的大灾难。林丹也是看准了这点,所以有恃无恐,“我是冠*我怕谁?”有了这种心态,还有什么出格的事不敢做?
我还想问:奥运会的宗旨究竟是什么呢?是“悠悠万事,唯此为大,金牌冠*”?是怂容某些“大才寡德”或“大才无德”的运动员?再想到连马拉多纳这样品格的人也被奉为民族英雄,林丹继续大受追捧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了。呜呼,我实在无话可说。
了解到个中情形,我才明白羽毛球队为什么要改行“踢足球”了。设想我若置身其间,大约也会无奈地这样做的。
几个月前,我就林丹向韩国队教练李茅(中国籍)摔球拍之事写过一篇时评《林丹,请勿逞匹夫之勇》,在某站被人骂得狗血喷头。这回,我得预先准备好急救箱,伸出脑袋挨板砖。
(附记:就在我写完本文时,看到了《新民晚报》,一天之内形势大变,李永波已经完全否认林丹打人了。对此我并不感到很奇怪,形格势禁,林丹是不可能打教练的,否则事情该将如何收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