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等鸟类羽毛鲜艳、憨态可掬
十分惹人喜爱
一些老人可能还会买几只回家赏玩
但是,接触鸟类可能有风险
前不久,中山出现两位高烧不退的患者
其中一人还住进了ICU
经检查,他们是得了少见的“鹦鹉热”↓
患者冯女士曾在市场购买过活禽,而另一位患者任先生的工作场所旁就是花鸟鱼虫市场,上班时会接触到小鸟的羽毛、排泄物等。经检查后两位患者确认是鹦鹉热衣原体感染。
鹦鹉热是啥?
跟鹦鹉有啥关系?
它是怎么传播的?
如何预防?……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
∨
了解鹦鹉热
鹦鹉热(Psittacosis)又称鸟疫,是鸟类、人类及一些哺乳动物感染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psittaci)所致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潜伏期5-21天,最短3天,最长45天。该病曾在欧洲暴发流行,年首次从病鸟中分离出病原体,年确认患病鹦鹉为传染源,并取鹦鹉热病名。
一、鹦鹉热的传染源
携带鹦鹉热衣原体或发病的鸟类或家禽;含鹦鹉热衣原体的排泄物所污染的环境、羽毛及尘埃等;禽类及其养殖场、宰杀车间、羽绒加工厂、家禽市场、鸟类集散地点、转运场地或运输工具以及信鸽调教基地等都可能成为传染源。
注意:
○鹦鹉热衣原体不仅仅感染鹦鹉,几乎所有类型的鸟都可感染,在鸡鸭等家禽偶尔也存在;
○一般情况下,人与人之间不会传播,只有在症状急性期有极小的概率传播。
二、鹦鹉热的传播途径
人感染鹦鹉热衣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途径:
1
呼吸道传播
人类一般是通过呼吸道吸入病原体而感染,如吸入带病禽鸟已风干的排泄物(如粪便)等尘埃而感染;
2
接触传播
经皮肤、粘膜及消化道等侵入人体也是感染途径之一。如接触带有病原体或生病的鸟类或禽类或其排泄物污染的环境、羽毛、尘埃等。
得了鹦鹉热会怎样?
1
高热
该病起病急骤,可突发高热,热度可达39-40℃,可伴有恶寒战栗。
2
头痛
有剧烈而弥漫性的头痛,可持续7-10天。
3
肌痛、咽痛等
常大汗不止并有恶心呕吐。有肌痛、咽痛及胸痛等;肌痛累及全身,尤其是躯干和四肢,严重时甚至难以站立。
4
呼吸道症状
多数患者都有呼吸道症状,咳嗽多发生在发病后第3-6天,以干咳为主,肺炎发生率高达85%-90%。
5
其他症状
病情发展时可出现发绀烦躁、谵妄、昏迷等。
6
并发症
严重患者可并发肺炎、心肌炎、心内膜炎、肺水肿等。
普通市民如何预防鹦鹉热?
一、减少鸟禽饲养
尽量不要在家饲养鸟禽,如需饲养,去正规的宠物店购买宠物鸟,不收养来历不明、未经检疫的鸟禽产品。
二、家养鸟禽注意卫生,清洗时做好防护
家养鸟类、禽类要注意保持饲养环境的卫生,在清理鸟笼或被鸟粪污染的表面之前,先用水或消*液湿润表面,避免吸入扬起的尘埃。清洗时最好戴上口罩和手套,清洗后用流动的清水和肥皂彻底洗手。
三、避免接触活禽,食用禽类煮熟煮透
尽量避免进入活禽市场和购买活禽,如需进入或购买,应注意卫生,做好个人防护(如戴口罩和手套),食用禽类时要彻底煮熟煮透。
温馨提醒
○由于鹦鹉热很少报道,症状与许多疾病类似,所以就诊时医生可能不会考虑到这个病因,如果发生类似症状就诊时应告诉医生鸟禽接触史。
○另外,即使感染发病也不用恐慌,四环素或强力霉素对鹦鹉热治疗有效。如果及时确诊,合理用药后多数患者经1-3周可恢复。
“鹦鹉热”虽然少见
但大家也要有所了解和预防
尤其是春节将至
不少人喜欢到花鸟市场溜达
如果如接触鸟类、禽类后
出现发热、头痛、肌痛等症状
一定要及时就诊哦!
来源:广东疾控
编辑:李颖芝李颖(实习)
监制:朱文星
运营:台山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