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永州讯(通讯员冯正春唐海莲蒋正佳)1月3日,道县柑子园镇柑子园村卫生室村医何红玉,早早起来,将救治新冠病毒感染、有咳嗽症状的中药熬好汤剂,放在诊疗室,共前来就诊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免费取用。她说:“这几天发热、咳嗽的病人少了,每天六到七人。之前高峰时期,每天患者不断。虽然很累,但我们都会认真服务、认真救治、及时转诊,免费赠送中药汤剂,全力救治为新冠病毒感染患者。”
随着进一步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新十条”政策实施,国内抗疫形势转入新的阶段。发烧、咳嗽病人越来越多,医务人员被感染人数在迅速攀升,医疗机构接诊新冠病毒感染患者越来越多,曾一度出现一药难求、一床难求等医疗资源挤兑现象。为保障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医疗救治需求,道县设立新冠病毒感染救治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乡村医师的作用,整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65岁老人健康体检、慢病管理等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将60岁以上、有基础病的目标人群,按照体检结果和病史、病情,分成绿、黄、红三类人员进行预警管理,把脉辩证测体温,送医送药送健康,上门服务,巡查回访,无缝对接、零距离预防标红人员感染、零距离救治重症患者及65岁以上老年人等高危人群。
医院急诊科负责人王兰英,一个文文弱弱的女医生。自去年10月担任急诊科负责人以来,她以科室为家,加班加点成常态。由于急诊科的特殊性,感染风险系数最高。面对疫情汹涌,常常双线作战。既要做好发热患者和疑似病人及时送检与转诊,又要参与各种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去年12月,国家疫情防控实施“新十条”政策,发热、咳嗽病人骤然增多。各医疗机构急诊科、夜班普通门诊和发热病人门诊,每天接诊发热、咳嗽病人高达五六百人。为了方便工作,也为了避免感染家人,王兰英放下家里的老人与一双年幼儿女,医院。不久,王兰英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肌痛、腹泻、头痛等症状,严重时走路摇摇晃晃、头痛如裂,第一批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病毒感染患者,同事们也相继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症状。为了保障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群众的救治,科室医务人员无法做到隔离治疗和休息。王兰英和同志们一起,带阳工作,经常加班至深夜。遇上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症状严重的同事,她主动顶班顶岗上火线,让同事退下休息,从未有过一句怨言。
道县妇幼保健院医护人员不顾自身感染风险,坚守岗位为人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很多医护“轻伤不下火线”,发热门诊蒋杰医师说:“我是一名党员,必须冲锋在前做表率,科室同志都很有责任感,大家一直坚守值班,只要病人需要,我们就义无反顾,冲锋在前。”为减少院内感染风险,儿童保健科为在院康复儿童制定线上教学计划,每一个在训儿童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线上课程表。一部小小的手机,一组组看不见的无线电波,老师耐心仔细的教学,孩子们和煦的笑脸,构成了这个冬天最温暖的风景。
医院坚持“生命至上”原则,统筹谋划、协调配合,围绕科学防控要求,医院在急诊科设置缓冲区及核酸阴性、阳性患者分区就诊诊室,避免就诊过程中导致的院内感染风险,每个病房也设置了分区管理,固定医务人员管理阳性病人。医院不断优化发热门诊就诊流程,在发热病区设置挂号、就诊、缴费于一体的“一站式”就诊服务,保证发热病人得到及时、高效的诊疗。
道县营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床医师蒋娜,去年12月19日新冠病毒感染,出现症状,一边在单位住院治疗,一边救治群众,还要为新冠病毒感染症状严重的同事顶班定岗,直到23日,母亲也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症状才回家;主任邓华,去年12月24日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症状,为了保障社会面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救治,他带领两名症状相对减轻的医务人员,为前来治疗的群众看病诊断、开药拿药、打针注射,一人干几人的活,到29日,病情恶化,导致病毒性肺炎,到发稿时,让在医院住院治疗。道县柑子园镇卫生院3名工作人员家里的老人在新冠病毒感染高峰期过世,他们回家匆匆办理好老人的后事,没有休假一天,又带着悲痛、带着忧伤、带着为人民健康服务的责任返岗上班。道县祥霖铺镇卫生院院长杨列顺、寿雁镇卫生院院长程左学、新车和横岭瑶族乡卫生院正副院长蒋志、周耿正和吴小军、邓诗昌,濂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何文辉、医院副院长熊国红、医院副院长吴进良等医务人员相继感染,都坚守岗位、能战则战,全心身投入到社会面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救治之中。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道县卫生健康局通过动态监测、排摸分析,统一调度发热门诊、门急诊、住院、重症监护、药品物资、设施设备等医疗资源,全力保障全区新冠感染人群医疗救治工作平稳有序开展;全体医务工作者手挽手、肩并肩,白衣为甲,攻坚克难,守望相助,众志成城,逆向而行,舍小家顾大家,用鲜血和生命,夯实了疫情防控基础,织牢了疫情防控网络,构建了疫情防控屏障,保障了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医疗救治,守护了全县人民的生命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