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篇文章我着重说了子宫肌瘤和它的治疗,实际上很多女性患了子宫肌瘤,她有可能不来找医生,因为大部分可以没有任何不适,而患了子宫腺肌症的女性就完全不同,它可使女性备受困扰,出现月经量过多,继发性痛经伴逐渐加重,可能合并不孕症,所以她有可能每个月都求助医生,否则单纯一次痛经就可使她痛苦不堪。
子宫腺肌症和子宫肌瘤的共同之处都是子宫壁的肌层发生了问题,都是雌激素依赖性疾病,为什么两者所产生的症状可完全不同呢?
还有很多女性包括妇科医生经常问到同一个问题,课本上和不同的文章,专家的讲课中,对子宫腺肌症有不同的称呼。子宫肌腺症,子宫腺肌症,子宫腺肌瘤,子宫腺肌病是否指同一个疾病?
子宫肌腺症是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不断地生长,所引发的一种疾病,英文名称为:adenomyosis,有不同的翻译称呼。
所以:子宫腺肌病=子宫肌腺症=子宫腺肌症。
但:子宫腺肌瘤是指少数腺肌病病灶呈局限性生长形成结节或团块,似肌壁间肌瘤,称为腺肌瘤,所以子宫肌腺症包括子宫腺肌瘤,但子宫腺肌瘤≠子宫肌瘤,因为发病机制完全不一样。
子宫肌腺症多发生于30-50岁经产妇,约15%同时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包括卵巢巧克力囊肿,约半数合并子宫肌瘤。
随着现在社会的开放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主要精力放在学习、工作、深造方面,使大量的现代女性在大龄未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有时即使怀孕了也要考虑工作和经济、房子、抚养等多方面的因素而不得已采取人工流产,使得近些年来,子宫肌腺症也逐渐年轻化趋势,造成了她们以后不孕不育的主要因素。
病因
通过对子宫腺肌症标本进行连续切片检查,发现子宫肌层中的内膜病灶与宫腔面的子宫内膜直接相连,故认为本病由基底层子宫内膜侵入肌层生长所致,多次妊娠及分娩,人工流产,慢性子宫内膜炎等造成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导致子宫腺肌症的发生。
病理
异位内膜在子宫肌层多呈弥漫性生长,累及后壁居多,故子宫呈均匀性增大,前后径增大明显,呈球形,剖面见子宫肌壁显著增厚且硬,无漩涡状结构,于肌壁中见极厚肌纤维带和微囊腔,腔内偶有陈旧血液,与周围肌层无明显界限,手术时难以完整剥出。
所以子宫腺肌症和子宫肌瘤在处理上有本质上的区别。我们常说。在子宫上剔除肌瘤就好比在土地里挖土豆,可完整剔除,而子宫腺肌瘤就好比在沙子里捡盐巴,都混在一起,是剔除不干净的。而子宫腺肌瘤与周围组织的界限的清楚程度介于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之间,只能楔形切除大部分病变组织,仍有一部分残余的组织渗入到子宫肌层,无法剥除干净。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是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和逐渐加重的进行性痛经,其程度是和子宫腺肌症的严重程度相关的,早期可能是经前一二天开始,持续一两天,严重的可以提前一周出现痛经,甚至可持续到月经干净或整个月经周期,有些往往合并不孕或不育。
治疗
子宫肌腺症导致的痛经和不孕往往难以处理,目前在治疗上比较棘手。轻症患者可以口服止痛药控制痛经,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以先积极尝试怀孕,所以,治疗选择可根据其症状、年龄和生育要求而定。
1、如子宫肌腺症的早期出现痛经及月经量多,且没有生育要求,子宫腔在10cm以内的可先尝试上曼月乐环,曼月乐环里含有一种长效孕激素,缓慢释放少量孕激素,达到减少月经量,缓解痛经的效果。
2、症状较轻,有生育要求或近绝经期患者可试用达那唑,孕三烯酮或GnRHa治疗,缓解症状。有生育要求者之后积极备孕。
3、年轻或希望生育的子宫肌腺症可试行病灶挖除术,术后联合药物治疗后积极助孕。
4、对症状严重,无生育要求或药物治疗无效者,应行手术治疗——全子宫切除术。是否切除卵巢取决于卵巢有无病变和患者年龄。
5、也可选择高强度超声聚焦治疗——海扶刀,将病灶消融,其最大的优点是恢复快,无手术疤痕和手术粘连,比较适合有生育要求的高龄女性,因为经过海扶刀治疗术后3个月-6个月就可备孕,由于子宫上没有肌层的损伤,术后妊娠也不需要行剖宫产。
邵*晖